时间:2022/1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欢迎来到小鱼聊历史,今天给大家讲的是伏尔泰回国后的故事,回到自己国家的伏尔泰并没有感觉到很成功,他一直都在害怕,他就像一只惊弓之鸟,只要有危险便逃之夭夭。年初他愤愤不平,为悼念女演员勒库佛勒小姐在悲愤中死去,于是他奋笔疾书写了《勒库弗勒小姐之死》,不久诗作便传到了法国当局手里,备受指责的法国政府极为震惊,正在思考怎么处置这位诗人的时候,伏尔泰从一位贴心朋友处得到的消息,他大惊失色,急忙逃到诺曼底躲藏起来。

不久他又伪装成英国绅士大朗扎西德与维尔市长,秘密商议“查理十二史”的出版事宜,风声没过多久,伏尔泰又回到了巴黎,一会儿还在巴黎上流社会的沙龙里高谈阔论,一会儿又要急急忙忙如丧家之犬仓皇逃命,伏尔泰自己也不知道。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年冬季又要来临了,正在考虑无处安身的伏尔泰结识了男爵夫人,男爵夫人的宅邸位于巴黎相对安宁的地方,漫步庭园,可以遥望罗福宫花园的市井繁华。

伏尔泰迷恋于这里静谧的气氛和赏心悦目的田园,他与男爵夫人商量,他愿意每年4万利弗尔的租金居住在这里,步入穷途末路的男爵夫人当然求之不得,从这年冬季开始,伏尔泰就俨然像主人一样住到了老夫人的家里,为了能愉快的生活在这里,聪明的伏尔泰经常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为主人效劳,男爵夫人经常举办晚宴会,在这些晚宴上,多才多艺的伏尔泰。

指导客人在客厅里排演自己写的剧本,有时甚至亲自客串某些角色,气氛非常热烈,老夫人感到非常快乐,常常为此激动不已,当然这并不完全是逢场作戏,从小就热爱戏剧的伏尔泰也把这作为展现自己才华,饰演自己最新创作剧本的舞台,因而他也对这项工作非常感兴趣。吃过多次苦头的伏尔泰,现在很少再去写歪诗去刺激统治者了,用他的哲学,历史,诗歌,戏剧等多方面的才华,从政治上哲学上公开揭露专制统治的要害,唤起人们的良知和觉醒,伏尔泰住那里以后就开始撰写他的第二部著作,“路易十四时代”和戏剧“凯撒之死”,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完成了“扎伊尔”的创作,并设法得到了公演,此外他还完成了趣味的“圣堂”的杰作,

爱情的巨大成功,伏尔泰有一句口头禅,我遭受苦难,我以写诗为乐,他不断受到迫害,在颠沛流离中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戏剧,扎伊尔就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剧本,在他一生写成的15个悲剧中,只有“扎伊尔”算得是真正的爱情悲剧,伏尔泰早已是享有盛名的悲剧诗人,可是有些饶舌的批评家却骨里挑刺,说他不了解爱情,他所描写的戏剧枯燥无味,伏尔泰是一个从来不服输也不甘为人之下的人,他听到这些批评后拍案而起,这一次一定会有爱情了,但不会是风流旖旎的爱情,在极为激动的情绪下,他仅用20天的时间就创作出了一部情节曲折离奇,矛盾冲突扣人心弦,感情真挚动人的爱情悲剧“扎伊尔”。

其情节与莎士比亚的奥赛罗非常相似,只是换了东方异国情调的背景,变成法国武士与耶路撒冷的帝王。在十字军东征时,在耶路撒冷的相爱,在扎伊尔的心底里,不只是主人,更是一位勇敢豪爽的英雄,但是他的女伴却经常提醒他,一个年轻的女基督徒不能与一个伊斯兰教徒相爱,这是严格的宗教界规,这时从欧洲来了一位基督教骑士纳瑞斯坦,从前他也是奥洛斯曼娜的俘虏,因赞赏他的勇敢精神,允许他回国索取自己的赎金。

现在纳瑞斯坦带来了大量黄金,不仅可以将自己赎出,而且还想赎回十个基督徒,奥洛斯曼娜却决定不收分文,放个基督徒,其中包括一位老人,这位老人在耶路撒冷遭受了20年的折磨和奴役,这时候深深爱慕着奥洛斯曼那的扎伊尔拒绝与被释放的同胞同行,扎伊尔的叛教令瑞斯塔大为震惊,老人知道扎伊尔和纳瑞斯坦就是自己早年失散的儿女,儿女的叛教使他异常痛苦,他向他们讲明了关系,描绘了他们祖国的美丽富饶,并要求他向自己保证不改变信仰,虽然父亲的劝告深为感动,但是现在他只爱着奥罗斯曼娜,又怎能忍心离开呢?

扎伊尔在犹豫不决,痛苦万分,而纳瑞斯坦离开耶路撒冷后,旅途中给扎伊尔送来了一封信,这封信被苏丹手下的人截获,奥罗斯曼娜不清楚,他们是兄妹关系,看了信后即痛苦又嫉妒她,对扎伊尔起了疑心,而感到非常委屈,热烈的爱情反而是奥洛斯曼娜,觉得他真的变了心,她把纳瑞斯坦的信交给扎伊尔,一探虚实,与纳瑞斯坦见面后,想不到这引得奥洛斯曼娜的醋劲大发,立即下令把纳瑞斯塔抓回来,扎伊尔为拯救纳瑞斯坦大声呼喊他的名字,这时被激怒的苏丹一刀将扎伊尔杀死。

他戴着镣铐被押回来,说明了真相,奥罗斯曼娜追悔莫及,拔剑自刎,年8月扎伊尔正式公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就连一向批评他甚至反对他的人都不得不承认扎伊尔的巨大艺术魅力,第一次演出结束的晚上,伏尔泰出现在包厢里的时候,热情的观众向他热烈欢呼,掌声雷动,面对如此激动人心的场面,伏尔泰深深感动了,他非凡的艺术才能终于再一次得到别人的认可,面对这一巨大的荣誉,伏尔泰突然醒悟了,自己这些年来所吃的那些苦头,又算得了什么。

扎伊尔后来还多次公演,观众的热情经久不衰,伏尔泰也一直偏爱这个给他带来荣誉的剧本,在以后的生活中,时常在家里举办的私人演出,往往选择这个剧本,他高兴时还亲自扮演其中的角色,伏尔泰同一时期的另一作品,趣味的“圣堂”,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激烈地批判了整个文学评论界,在这部作品中,伏尔泰描述自己,被一位开明的朋友天主教神父波利克红衣主教引导穿过盛唐简约的前几个世纪和当时法国的知名作家艺术家以及一些纪念物,并对这些人和物一一作了评论。

巴黎圣母院被毫无作用的装饰,弄得杂乱不堪讲述,评论家们被书上的尘土和墨水弄的很脏,把他们都说成是记录的破坏者,这一下可捅穿了马蜂窝,立即遭到集体的围攻,即使伏尔泰在好,也对他不能理解,巴黎喜剧人,甚至还上演了一些讽刺剧,攻击趣味的圣堂,丑化谩骂他,对此伏尔泰既感到恼火,又感到失望,年1月,男爵夫人身患重病卧床不起,身体在一天天消瘦下去,感到老夫人可能要不久于人世了,他对她病情的日益恶化已无能为力,他唯一能为她效劳的大概只能是准备操办后事了,此时伏尔泰感到有一丝悲哀,他觉得自己在也不能住在这里,又要开始漂泊的生活了,何时又能够找到安身之处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pgjg/225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