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10月14日,著名70后作家徐则臣来淮开设百姓讲堂,记者对其进行了采访。花街是淮安著名的古街之一,也是徐则臣文学创作的起点,他说,“花街是心灵的故乡”。

●“花街”是文学创作的起点

“我曾经在淮安学习工作过一段时间,算是半个淮安人;很少有人知道,我还是淮安的女婿,也算是半个淮安人。半个加半个,那我就是一个完整的淮安人。”徐则臣感慨道,他出生于江苏东海,但能承载“故乡”回忆的还是“淮安”这座城市,更准确地说是“花街”。

年的夏天,在淮安上大学的徐则臣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去做家教,无意间进入一条窄窄的巷子,青石板铺成的道路歪歪扭扭地伸进幽深的前方,“路的另一头是石码头,你不知道下一波渡来的客人来自哪儿,但是他就可以非常合理地出现在这里,让这条路充满无限可能。”正是这无限的可能性开启了徐则臣的文学之路。后来,炊烟的香味、拆合的木板门、街边的商贩……都被装进了他的小说《花街故事》里。徐则臣翻遍史料查找关于“花街”的一切信息,名字由来、历史文化、人物故事……每一个信息都不断丰富着《花街故事》,于是“花街”成为他的文学根据地,也是文学的根。“一写东西我就必须把故事的发生地搬到这里来,才觉得得心应手。”徐则臣说,这个世界有多辽阔,花街就有多漫长,这个世界有多复杂,花街就有多完整。“你在这个世界上看到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在花街上看到,所以我笔下的花街也就越来越长,长到可以装下关于故乡的所有记忆。”

●“花街”是记忆更是故乡

年,徐则臣带着满腔热血与壮志去了北京,寻找自己的“世界”。天资、勤奋、好运,终于为他戴上耀眼的光环。据悉,徐则臣曾被业内认为是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其作品被认为“标示出了一个在青年时代达到的灵魂眼界。”作品《如果大雪封门》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耶路撒冷》获年老舍文学奖,并于次年提名为第九届矛盾文学奖,成为老舍文学奖历史上最年轻的长篇小说获奖者,也是当届茅奖最年轻的提名者。

徐则臣成功了,但焦虑、失眠、压抑时刻包围着他。徐则臣告诉记者,那段时间,他无时无刻不在怀念曾经停靠在石码头的破旧船只,怀念“花街”的包容与丰富。“这次回来,我对花街、故乡、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徐则臣说,曾经他一直认为“故乡”和“世界”是两个对立的存在,只有离开故乡才能去往世界,而现在,故乡可能就是世界。“年轻时,浑身使不完的劲儿,一心想去世界寻找更大的舞台展示自我,北京、纽约、耶路撒冷……一切自我认为可以让心安定下来的地方,可兜兜转转,到了不惑之年才发现,这个地方就是‘花街’,‘花街’不仅是一条古典的街道,也是记忆,更是故乡。”

徐则臣告诉记者,尽管他在淮安生活的时间只有6年,但淮安这座灵动的城市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可以说,我的创作是从花街开始,也可能会在花街结束。”

■融媒体记者张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261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