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曝光资质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61223/5153160.html 一般来说,人们对地图的
中国的地图绘制历史十分悠久,也长期领先于其他国家。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地图就广泛运用于军事、农牧业生产、城市建设、墓葬规划。到汉代,中国的制图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魏晋时期,裴秀提出了系统的地图编制理论与方法――“制图六体”,该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绘制的《海内华夷图》是中国制图史上的重要作品。宋代的科技得到很大的发展,制图内容涉及全国图、域外图、边防图等,制图者通晓天文地理,能写会画。元明两代则是我国传统制图学的高峰期。中国传统的制图学是土生土长的,尤其是明末以前,基本上没有受到外来影响,有着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
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中,地图的创造与应用是文明之花中绚丽的一朵。在中国式的美学思想和中国古典哲学的指导下,中国古人以中国绘画的独特技法,绘制出融合技术和艺术的中国式地图。在中国古代,地图不只用来表示路线和距离,用来显示权力、分配土地、征收捐税、管理灌溉,也用于教育以及美学欣赏。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画就是地图,特别是长卷、大场景的画。如《清明上河图》,其本身就是一幅地图。如果将其扁平化,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地图;若再将其浓缩化,就是当今的网络地图。中国古代地图常按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意境进行布局和创作。
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以描写自然山川为主体,赋予自然以文化的内涵与审美意识。在我国古代,地图与山水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中国古代地图多弥漫着绘画的气息――精美、形象、生动,一幅幅精美的地图也就好似一幅幅充满灵性的山水画。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地图和山水画绘制的初衷、手法和目的差异越来越大。到如今,地图和山水画成为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与领域。地图成为一种理性的测绘科学成果,山水画则是一种感性的审美作品。
中国古代地图作为测绘技术和绘画的结合体,自古以来,就和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不仅要满足政治的需求和科学的原则,还要追求艺术性,融入制图者的审美情感。古人在绘制地图时,不会像现代这样,用缜密的思维从视觉习惯上考虑地图的符号、色彩标准、字体等方面,古地图所体现出来的是制图者如何从艺术的角度来表达客观的事物,如何来提炼要表达的地理要素。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具有很强的延续性,制图者往往是在前人所绘地图的基础上绘制出新的版本。因此,在不同的地图中可以看出很多相似的符号。同时,由于绘本地图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不同的地图又不由自主地表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这一风格在中国古代地图的色调、设色手法和地图符号的表达中都可以体现出来。
地图的表达方式,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都具有艺术性。不唯中国古代地图追求艺术性,在其他文明中也能找到地图与艺术的密切联系。印度人对世界的想象充满了宗教和唯美色彩,在印度的宗教文化中,整个世界被描绘成莲花的形状,一片花瓣就代表一块陆地。波利尼西亚人是天生的航海家,仅凭几根小木棍,就能表达出他们新获取的航海信息。更神奇的是,他们出海远行时并不需要随身携带这些小木棍制成的“航海图”,而是将它们熟记于心。希腊人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就提出“大地是球体”的概念。尽管希腊公民托勒密所绘制的地图错漏百出,但这无损于他的“西方地图学奠基者”的誉称。
西方中世纪的地图学几乎完全被基督教的宗教观所笼罩。这些图把世界画成一个大圆盘,耶路撒冷位于圆盘的中心。到了16世纪,随着“地理大发现”的展开,人类对整个世界的认识进入全新的阶段。随着欧洲航海事业的推进,达伽马开辟了印度新航路,哥伦布发现了美洲,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探险家和航海家的足迹遍布非洲、美洲、亚洲和大洋上大大小小的岛屿。欧洲人的航海事业也促进了制图技术的提高,对地图的需求随着印刷术的出现而得到了扩展,科技的发展也为更加精确的制图测量开辟了道路。
中外的地图发展历程清晰地展现了地图与艺术之间的密切关系。在近代地图学形成之前,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的制图,都讲究地图的美学。在中世纪和大航海时代,西方的一些制图者为表达对他们的赞助人的感激,甚至专门制作华丽的地图献给赞助人。这些地图的绘制目的,与其说是为了描绘世界,不如说是为了审美的需求。到了近代,地图逐渐成为单纯的实用工具,为追求信息表达的精确性与严谨性,地图之外的艺术性、文化性逐渐被抛弃。时代的发展与现实的需求不停地改变着地图的形态,使地图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614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