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www.bdfyy999.com/guanyuzhongke/zhongkejianjie/8月16日,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揭晓;8月19日,第十五届“五个一工程”奖在京颁奖。仅仅四天之内,在这两个中国文艺界最高奖的获奖名单中,都能看到同一本书的名字——《北上》,它的作者,是年仅41岁的青年作家徐则臣。一时间,这位平素行事低调、不事张扬的作家,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走红”,徐则臣并不急于面对热情的公众,他在结束上海书展的活动后,就按照原定的计划跟随作协去甘肃采风了,似乎也有意与这样的热闹保持距离。在北京书展的北京馆,记者遇见了《北上》的责任编辑、十月文艺出版社编辑陈玉成,他见证了这本书从源起到诞生,可以说是除了作者以外最了解这本书的人。与陈玉成聊天的时候,北京出版集团的展架就在我们身后,《北上》被放在了最明显的位置。陈玉成告诉记者,《北上》此前已经发行了6.8万册,连续获得两项大奖后,书籍销量猛增,出版社为此紧急加印了10万册。“无论是茅奖还是‘五个一’,我想作家在创作的过程中,都不是奔着奖项去的,但是能够得到这样的殊荣,对于我们出版工作者、对于我们一线的编辑来讲,还是一个挺大的鼓励和肯定。”陈玉成说。《北上》的腰封有这样一句话:“一条河流与一个民族的秘史:著名作家徐则臣潜心四年推出长篇力作。”陈玉成说,这四年是一个准确的概念,从年出版倒推四年,年正是《北上》这本书萌发之时。陈玉成回忆,当时十月文艺出版社刚和徐则臣合作了长篇小说《耶路撒冷》,这本书上市后读者反响十分强烈,也正是从这次合作开始,让十月文艺出版社的编辑们感到,徐则臣是一位非常有创作潜力和文学功力的作家。“当时有评论家说他站在‘70后’作家的队首,我觉得这个评价是比较客观的。”《耶路撒冷》大获成功之后,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和徐则臣在中国人民大学对面当代商城的一个咖啡馆里聊出了一个令人兴奋的创意,就是写一部完完全全以大运河为主角的作品。实际上在此之前,已经有刘绍棠、王梓夫等作家写过运河,影响很大。但陈玉成认为,徐则臣写运河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运河人,他生在运河边的淮安,在这里求学成长多年,后来又来到运河起点的北京从事文学事业,他本身的创作之路,就是一条‘北上’之路。”陈玉成告诉记者,徐则臣写运河并不是心血来潮,他十几年前就开始撰写运河的故事,运河文化始终伴随着他的写作生涯。也正是在徐则臣开始提笔写《北上》之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拉开了序幕。大运河文化带逐渐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北上》的诞生可谓正逢其时。尽管徐则臣已经对大运河很熟悉了,但为了写《北上》,他在四年中阅读了六七十本关于运河的书籍,做了大量的素材准备。同时,京杭大运河从南到北公里,也都留下了徐则臣的足迹,重要的地方他走了不止一遍。陈玉成印象最深的是年6月在北京通州的一次探访。这时徐则臣的《北上》已经完稿,在做最后的细节调整工作。但是徐则臣对当代故事部分一些涉及到的地理位置仍有些困惑和疑问,于是他决定再次实地走一走。那次探访同行的除了韩敬群和陈玉成,还有北京物资学院教授陈喜波。他是运河研究专家,是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的再传弟子。徐则臣请他一起,就是因为他堪称是运河的“活地图”,走到通州每一处与运河相关的地点,他都能将这里的历史地理讲得头头是道。他们一行人冒着炎炎夏日在通州探访了一整天,好似上一堂生动的运河实地调研课程。“当时书已经做完了,但是徐则臣还是本着对内容负责的精神,对书中涉及的细节逐一校对,力求精益求精。他让我看到了一个作家严谨的创作态度。”陈玉成说。在陈玉成看来,《北上》之所以能够取得如今的成绩,得益于书中体现的创作格局。“徐则臣舍弃了自己最熟悉的成长环境,进入整个运河的沧桑历史中,而且把大运河与20世纪中国的整个国脉、文脉相连。从这部作品中,我们不仅看到运河的变迁,也看到百年来一个民族的旧邦新命。书中展现的文人气质,以及扎实的现实主义创作,都是许多同类题材创作者所不具备的。”目前,陈玉成正在编辑徐则臣的一本短篇小说集《北京西郊故事集》,书中将收录徐则臣叙述北京西郊故事的《跑步穿过中关村》《如果大雪封门》《六耳猕猴》等九篇短篇小说,预计将于10月推出。(来源:北京日报)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733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