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瘕风 http://pf.39.net/bdfyy/bdfzd/ 惊闻美国民俗学会(AFS)会士、宾夕法尼亚大学民俗学与亚洲和中东研究教授丹·本-阿莫斯于年3月26日去世。本-阿莫斯于年获得美国民俗学会终身学术成就奖。 《民俗学概念与方法:丹·本-阿默思文集》 张举文编译 ISBN:-7---2 年10月 定价:89.00元 丹·本-阿默思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民俗学教授,是犹太民俗、民俗学理论,以及非洲口头传统研究的著名学者。30多年前,他的关于母题的文章就已被翻译成中文,激发了国内学者不少人对母题的兴趣,此后的“在承启关系中探求民俗的定义”“结构分析”等理论一直为国内民俗学所重视。这本文集是一本完整介绍他的学术思想的译文集,可以全面地展示他的理论思想及其在半个多世纪的进化发展,以及民俗学学科在过去的五十多年的变化。该书的出版,将会对了解国际民俗学的发展和促进国内民俗学科的发展有帮助。 目录 第一编:承启关系中的民俗 1.在承启关系中探求民俗的定义 ……张举文译 2.民俗的承启关系:暗示与启示 ……张举文译 3.承启关系中的“承启关系” ……张举文译 4.民俗的定义:一篇个人叙事 ……王辉译 第二编:民俗的类型 5.民俗学中类型的概念 ……张举文译 6.分析类别与本族类型 ……张举文译 7.我们需要理想的(民俗)类型吗?——致劳里·航柯 ……鞠熙译 第三编:民俗学的基本概念 8.民俗学中母题的概念 ……张举文译 9.民俗中到底有母题吗? ……张举文译 10.传统的七股力量:论传统在美国民俗学中的多重意义 ……张举文译 11.民俗研究史:我们为什么需要它? ……贾琛译 12.民俗思想辨析 ……全一方译 第四编:非洲民俗研究 13.非洲社会中的民俗 ……王惠云译 14.娓娓道来:贝宁的讲故事活动 ……王宇琛译 15.埃多人的视觉与口头艺术中的动物 ……刘洁译 第五编:犹太式幽默研究 16.犹太式幽默的“神话” ……张举文译 17.塔木德式的传奇故事 ……刘梦悦邓熠申十阿丽米热译 18.震惊了以色列的笑话 ……贺少雅译 该书由张举文教授编译,刘魁立先生、萧放教授、高丙中教授、王杰文教授倾力推荐。 中国民俗学会前会长刘魁立先生:这部文集是民俗学家丹·本-阿默思半个多世纪的理论探索和民俗事项分析的结晶,是世界民俗学的成果之一。作者对非洲、美国、以色列等文化传统的研究得到学界的高度认可和极大尊重,为世界民俗学的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本文集必将对中国的民俗学学科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萧放教授:作为资深民俗学家,丹·本-阿默思对什么是民俗、什么是民俗类型,以及什么是母题等概念的分析和界定对半个世纪以来的世界民俗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他的有关本族类型的分析,凸显了对欧洲中心论的批评,强调了民俗学研究必须要结合特定社会和文化的历史去进行。本文集完整地呈现了作者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是民俗学者必不可少的读本。 北京大学人类学和民俗学高丙中教授:本文集系统翻译介绍了著名民俗学家丹·本-阿默思的理论思想和个案研究方法。作者不仅对民俗学的关键理论概念进行了梳理和定义,也展示了对非洲社会和犹太社会的口头传统的独到分析方法。任何对文本、表演、传统,以及语境研究有兴趣的学生和学者都会从这个不可忽视的读本中发现珍贵价值,获益匪浅。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王杰文教授:任何一位民俗学者,如果不了解丹·本-阿默思的学术思想,那他(她)就不可能真正地理解过去半个多世纪里国际民间文化研究领域所发生的研究范式的转变,也不可能清楚地知道当前国际民俗学如何接续了伟大的学科传统,并参与建构了当下的日常生活实践,以及如何可能面向未来,为创造合意的人类生活贡献学科的智慧。 《一位追求格物致知的民俗学家—— 丹·本-阿默思(DanBen-Amos)》 作者:张举文原刊于《民间文化论坛》年第2期 丹?本-阿默思(DanBen-Amos)是一位研究犹太民俗、非洲口头传统、叙事分析、民俗学理论以及民俗学史的著名民俗学家。他最突出的贡献是对民俗概念的界定,影响了半个世纪以来的民俗学范式。他是美国民俗学家,更是国际民俗学家。 丹·本-阿默思教授 在此介绍丹?本-阿默思,一方面是出于个人原因,一方面是出于学科考虑。从个人角度,我最早是在年接触到丹?本-阿默思这个名字的。当时是(现为中国海洋大学教授的)李扬发现了《民俗学中的母题概念》一文,问我可否翻译成中文。结果,我们俩合作将这篇译文在年发表了。虽然是内部材料,但是译文对学界有关“母题”的了解产生了一定作用,可更重要的是,由此我与丹?本-阿默思和民俗学结下了终身的情缘。年,我来到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民俗学博士学位,成为丹?本-阿默思的学生。期间,我在他的一门有关叙事分析的课上所做的一份作业在十多年后发展成了一篇独立的文章,自以为是对历史地理法在方法论上的一点创新。我还为他的“民族幽默”(EthnicHumor)一课做过助教。此外,我还翻译发表了他的《在承启关系中探求民俗的定义》和《“承启关系”中的承启关系》两篇文章。我博士毕业后,一直保持以电子邮件与他谈论一些问题,并在每年的美国民俗学会年会上有机会沟通。现在,我希望借《民间文化论坛》来系统介绍丹?本-阿默思的理论思想,不仅是表示一个学生对老师的敬意,也是希望为中国民俗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从学科的角度来说,民俗学与中国许多其他现代学科一样,都是通过翻译西方近代理论而建立起来的。直到目前,民俗学在翻译介绍外来思想和方法时,仍然面对这样一个遗憾的现实:对某一学者的重要思想翻译介绍不完整;对某一理论体系的翻译介绍不完整。以至于对许多学者来说,对已经翻译介绍的观点非常熟悉,但对没有翻译介绍的东西就几乎毫不了解。例如,有关“表演”理论,是介绍比较多的,主要是通过对美国学者理查德?鲍曼的翻译和介绍,但是,对此理论有重要影响的海姆斯(DellHymes),乔治斯(RobertGeorges)和丹?本-阿默思等人的著作则没有足够的中文译文。目前,虽然国内有几篇丹?本-阿默思的文章译文,但是,在此介绍的文章可以完整地展示他的理论思想及其在半个多世纪的进化发展,以及民俗学学科在过去的五十多年的变化。希望在此的努力对了解国际民俗学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丹?本-阿默思学术经历 丹?本-阿默思(DanBen-Amos)年9月3日生于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当时的巴勒斯坦)。在上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HebrewUniversityofJerusalem)之前,他曾服役于以色列国防部队,担任过以色列开国第一任总理戴维?本-古里安退休后的警卫,并在转业之后做过牧羊人。在进入大学之后,他先是选择专攻圣经研究和英语文学,但稍后改为希伯来文学专业民俗学方向,师从多夫?诺伊(DovNoy)教授。年毕业,获得学士学位。随后,在诺伊教授的推荐下,丹?本阿默思去了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追随理查德?道尔逊(RichardDorson)教授,在当时唯一的民俗学博士学位点开始攻读民俗学。年,丹?本阿默思获得民俗学硕士学位,论文题目是“赞美巴士特:评注与母题索引”,年获得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阿加达的叙事形式:结构分析”。 丹·本-阿默思教授 年1月至8月,丹?本阿默思在非洲尼日利亚贝宁地区做田野调查,研究埃多人的口头传统。-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任教。从年至今,他一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教,年晋升教授职位。-年担任美国民俗学会执行理事。-年任《美国民俗学刊》副编辑,-90年任该刊的书评编辑。曾为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主持《民俗研究译丛》(TranslationsinFolkloreStudies)系列。年至今,他担任维恩大学出版社(WayneStateUniversityPress)的《拉斐尔?巴泰系列丛书:犹太民俗学与人类学》(RaphaelPataiSeriesinJewishFolkloreandAnthropology)主编。年,丹?本-阿默思获得以色列“国家犹太文图书奖”;年,获得“美国民俗学会终身学术成就奖”。现为美国民俗学的资深会员(Fellow),宾夕法尼亚大学中东语言文明与民俗学教授,任民俗学研究生项目主任。 作为学生,丹?本-阿默思对自己的老师,特别是多夫?诺伊教授的敬意突出的体现在两件事上:听从老师的建议,大学毕业后开始了对民俗学的追求;以终身的精力去完成老师未完成的事业:编纂犹太故事全集。而对道尔逊教授的敬意,不仅表现在他的各种言论和轶事表述中,例如,到印第安纳大学发表了年“理查德?道尔逊讲座”演讲;而且,更有意义的是,除了对道尔逊学术思想的梳理和宣传以及继承外,丹?本-阿默思在许多问题上也提出对道尔逊的观点和方法上的批评,例如,在《犹太式幽默的神话》等文中。 作为老师,丹?本-阿默思在五十多年的教学中,几乎每年都为本科生上民俗学课程。同时,民俗学系的多数国际学生被分在他的名下。他总是尽可能记住班上的每个学生的名字,抽时间单独谈话。这一点我在为他做“民族幽默”课程助教时体会颇深。他曾多次获得教学奖。年,宾夕法尼亚大学为他在该校教学五十年举办了特别的庆祝会。 作为学者,除了他的学术思想贡献外,丹?本-阿默思体现出了对各种学术观点的客观审视,以及对学者的尊敬,无论学术观点相同还是相反。例如,他写过几十篇悼文和序言以及六十多篇书评等,从来都是观点鲜明,评判客观具体,这在很多学科都不是多见的。他对同事的敬意不是表现在褒奖的言辞上,而是体现在更进一步的学术思辨中。例如,当许多学者为劳里?航柯(LauriHonko)的六十岁生日献上祝福的赞美之词时,他却以《我们需要理想的(民俗)类型吗?——致劳里?航柯》一文来继续学术辩论,激发同事老骥伏枥,再接再厉。 他所主持编辑的两个系列丛书为学术界做出了巨大贡献。一个是由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民俗研究译丛》,其中有的在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民俗学理论。另一个系列是《拉斐尔?巴泰系列丛书:犹太民俗学与人类学》,包括四十多部有关犹太文化研究的最突出的著作。当然,他自己编辑的十多部文集对民俗学的发展都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作为民俗学者,丹?本-阿默思不懈的努力也始终得到学界的认可。他五十多年来一直积极参与美国民俗学会的活动和学科的建设,当有些学者“厌倦”每年写文章参加年会时,他始终与时俱进地倾听和参与新话题的讨论,树立了正面的榜样。他获得过-年度“美国学术团体协会”(AmericanCouncilforLearnedSocieties)研究员奖、-年度“古根海姆研究会”(JohnSimonGuggenheimFellowship)研究员奖,以及-年度“国家人文基金会”(NationalEndowmentfortheHumanities)研究员奖。他对犹太文化研究的贡献也得到以色列学者们的认可和尊敬。年,在以色列,以希伯来语出版了献给丹?本-阿默思的纪念文集。目前,献给他的两部英文纪念文集正在筹划中。 张举文教授与丹·本-阿默思教授合影 二、丹?本-阿默思的学术思想贡献 丹?本-阿默思的学术思想代表了美国民俗学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有关一些核心问题的发展与变化。从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俗学学科的建立开始,学界的每次理论动向和发展都可以从丹?本-阿默思的著述中找到鲜明的印记,甚至说有他的重要影响:20世纪60年末对“民俗”定义,20世纪70年代对民俗“类型”辨析,年代对“母题”“表演”“传统”等的深究,20世纪90年代对学科“正名”的意义,以及年后对国际民俗学交流和犹太民间故事的整理分析等。他的许多观点都受到学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