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平安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bdf/

夏日标配的快乐,也许是啤酒烧烤小龙虾,又或许是空调追剧炫西瓜......

但一定都离不开吃冰。

天气一热,吃货们就开始寻街串巷,翻遍纳凉食品。

每每看到手机上显示气温突破30度,面对外头骄阳似火的天,就会萌生出吃冰的想法。

雪糕作为冰柜里的王者,无疑是夏日最受欢迎的美食之一。

那些我们所熟知的雪糕,像小布丁、老冰棒、大甜筒等,被吃货们称为“雪糕骑士”。

多年过去了,它们依旧保持着平易近人的价格,大夏天里守护着我们的钱包。

但有些“骑士”还是会遭受质疑,曾有网友爆料,称5毛一袋的莲雾冰块不干净,生产场面堪比老坛酸菜面。

莲雾很多人都不知道,所以大家以为莲雾冰块说的是以前吃得5毛一袋的雪莲。

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一时之间,雪莲被推上风口浪尖。

为此,雪莲冰块连夜创建抖音号,发布车间照片,澄清谣言:

“雪莲冰块,净化车间以全自动生产,5毛钱的情怀,安全食品,没有塌房。”

雪莲的这波操作,斩获了一大批忠实粉丝。

“中国不能没有雪莲,就像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

“你保护雪莲,我保护你。”

平价又解暑的美味“冰块”,谁能不爱?

早在四千年前,古人就懂得用建造“凌阴”设施来保存冰块。

所谓“凌阴”,就是古人的藏冰洞。

冬天最寒冷之时,冰块最为坚硬且不易融化,古人会在这期间采集冰块,将冰块运送到洞穴之中。

藏冰的洞穴一般建在阴凉之处,深入地下,尽可能减缓冰块融化的速度。

将冰块放入洞穴之前,古人会先在洞穴底部铺上一层厚厚的新鲜稻草或者芦苇,每放一层冰块,中间都会在铺上一层稻糠、树叶等隔温保湿的物品,直到放满。

最后密封洞口,等到来年夏天,再将其打开,取出冰块用于消暑。

这样的方式耗时耗力,而且只能减缓冰块融化的速度,每年大概有三分之二的藏冰会融化,所以一般人们在采集时会尽可能多放一些。

据《周礼》记载,当时周王室为了保证夏天得以享用充足的冰块,专门设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冰政”,负责人称为“凌人”,部门共有80名“职工”,专门负责人工采冰。

每到夏天,权贵阶层便可享受冰块冷饮等高级待遇。

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人们能够想到储冰的方法,已是相当难得。

有了冰块,再来个冰箱,岂不美哉?

聪慧的古人发明了一种消暑“黑科技”——冰鉴,俗称“古代的冰箱”。

几年前,曾爆火的一部古装剧《延禧攻略》中,就有冰鉴的身影。

天气炎热之际,女主魏璎珞为讨帝王欢心,便制作了一种冰镇水果,装置这种水果的器物便是冰鉴。

关于冰鉴的记录,最早可见于《周礼?天官?凌人》:“祭祀供冰鉴。”

由此可以得知,冰鉴是古代祭祀中的重要礼器。

它的外形就像一个箱子,两侧都有提环,箱体分为内外两层,内层放食物,外层放冰块。

箱顶的盖板处有开孔,把冰放进去,既可以冰镇食物,又能通过孔洞散发冷气,起到消暑降温的作用。

因此,古代冰鉴兼具现代冰箱、空调的功能。

使用时,将盛满饮品或食物的器皿放进去,四周围满冰块,再合上盖子,清凉解暑的食物便制作完成。

《楚辞?大招》中写道:“挫糟冻饮,酌清凉些。”

意思是夏天饮酒,捞净糟末后进行冰镇,喝起来清凉解暑,美味十足。

但冰鉴这种神器,当时只在权贵阶层流传,平民百姓是难以享用的。

夏季用冰从王公贵族流传至平民百姓,还得从唐朝说起。

唐末时期,工匠们在生产火药时开采了大量硝石,他们发现硝石溶于水会吸收大量的热,能使周围的水温将至结冰。

溶于水的硝石,又能通过降温结晶法或者蒸发结晶法,被再次提取出来,重复使用。

有了这项技术,古人便可在夏天制造冰块,冰块逐渐进入大众的生活。

渐渐地,开始出现做冰块生意的商人,冰镇食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大大促进了古代制冷市场的繁荣。

早在几百年前,市场上就出现了冰鲜,人们打捞的海产品,通过冰的冷冻,保存得更久,运输得更远。

冰块的使用,让古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地提高。

从冰块的储存到大范围使用,足以说明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觑。

再艰难的环境,古人也能从中找到破解之法,,一步步迈向更好的生活。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p/pgzp/729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