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光影之旅,今天到达“终点”站。回望10天的旅程,无数精彩,深烙人心。如果将点滴的回眸串起,会发现“创新”、“体系”、“产业”、“青年”成为本届国际电影节的关键词。 作为中国唯一的国际A类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以其专业性、市场性、国际性,为中国电影、亚洲电影乃至世界电影作出自己的独特贡献。它,不断创新,提升办节品质;它,随着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也愈加成为一个成熟的国际电影节;它,求贤若渴,既培养电影新人,也潜移默化带动了更多热爱电影的青年观众;它,全方位助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尤其是在恰逢新中国成立70年的当下,中国正大步流星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一个给产业能真正带来长尾效应的国际电影节,对中国电影的意义不可或缺。 上海国际电影节诞生在中国电影发祥地的上海,而上海也始终将电影产业作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重要发力点。年,中国电影交出漂亮的成绩单:中国电影总票房突破亿人民币大关,其中国产电影票房占比62.15%;这一年,上海电影同样交出一份漂亮成绩单:上海出品的影片票房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亿元,占全国国产影片票房的27.4%,上海有19部电影在国内国际重要电影节入围获奖,也是近年最大的一个丰收年;影院数、银幕数、座位数、影院票房、放映场次及观影人次持续保持全国城市第一。 焕发中国电影发祥地的活力、构建现代工业体系、打造全球影视创制中心,是上海国际电影节每一步脚印所追寻的方向,也是上海这座城市砥砺前行的目标。 关键词:创新 “戛纳零时差” 6月18日,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老朋友、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埃里·弗雷茂作客上海,向全世界电影人发出建议:“这里有好电影、好食物、好朋友,我真心建议全世界的电影人,能把上海国际电影节排入每年必不可缺的行程。” nbsp;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增设“戛纳零时差”单元,邀请了多部在今年戛纳电影节展映或参赛的影片来沪展映。去年,戛纳电影上获奖的《小偷家族》和《何以为家》均第一时间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获邀在不同的单元进行展映,两部影片也籍此在中国打开了影响力,并取得不俗的票房。在试水成功的基础上,今年“戛纳零时差”单元直接囊括了英国现实主义大师克洛德·勒卢什的《最美的年华》、西班牙电影大师阿莫多瓦的《痛苦与荣耀》、意大利导演马可·贝洛基奥的《叛徒》等最新戛纳影片。 5G4K 5G商用牌照的颁发,标志着5G商用元年正式到来。6月15日,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盛典在上海大剧院举行。为了让广大观众从屏幕中身临其境地感受“世界电影,中国主场”的热烈氛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4K超高清频道对金爵盛典进行5G+4K现场直播,这也是我国运用最前沿的媒体技术直播国际性大型文化活动的首个案例。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盛典总导演章瀚说:“有了超高清的信号和技术,明星每一个毛孔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为了保证超高清直播,此次金爵盛典的灯光、音响、舞美、化妆等,技术规格和质量要求,都要比以往更高。此外,在技术的支撑下,上海影城二楼搭建超高清大屏,播放电影节的新闻和节目,成为电影节的一景。 新视野 科技发展带来的创新,不止有5G4K。6月15日,杜比实验室携手上海国际电影节进行了一场“当科学遇上艺术”的对话,共同探讨电影科技与电影艺术的相互推动和融合。《绣春刀》系列电影的导演、编剧路阳说:“杜比视界提供的丰富色彩和超高对比度从色彩和层次上最大程度帮助我们传达出了原始的创作意图,让观众在杜比影院欣赏到栩栩如生的画面。” 随着上海电影放映厅设备的不断更新,观众对于银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上海国际电影节对于电影新技术一向保有高度敏锐感。今年,全新开设的“新视野”单元将“中国巨幕”、“杜比视界”和“IMAX”容纳其中,这也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第一次以银幕硬件参数来划分展映单元。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近年来大力推广影院高端化,成为为数不多的拥有大量高端技术应用影院的城市之一,对整个行业起到引领作用。6月17日,上海国际电影节发布上海高端影院地图,宣布成立上海市高端影院技术研发培训基地。在上海高端影院地图上,观众可以很方便地在十二条交通轨道上找到地点合适的高端放映技术影院,领略影院高端技术带来的魅力。 关键词:体系 完善阶梯型新人培育体系 6月19日,短视频“探索”单元特别活动中,包括《去野岛地》《奇妙档案馆》《我》等一批优秀作品当场揭晓。参与评选的香港电影人吴君如说:“即便是大导演,也是从拍摄短视频或短片开始的。我相信这些作品的创作者中,会有人成为真正的电影人。”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次举办短视频探索单元特别活动,通过征集评选,发现新人,挖掘新作。加上今年新设的创投训练营,至此,上海国际电影节正式形成包括短视频作品、金爵短片、创投训练营、电影项目创投、亚洲新人奖、金爵奖在内的六级阶梯型新人培育体系。这也意味着,上海国际电影节为电影人才进一步搭好平台、设好阶梯,有才华的新人们可以一路“进阶”,从短视频走向金爵奖。 六个台阶的联动机制,铺就一条电影节培养人才的全流程产业链支持,塑造的是一个更为多元、细分的电影生态。也正是在不断完善阶梯型新人培育体系的过程中,一批批新人导演在上海国际电影节被发现,一个个好故事也从上海国际电影节传向远方。 nbsp;推出“SIFFASIA”架构 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召开之后举行的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进一步强化定位功能,凸显“立足亚洲”的办节效应。6月21日,亚洲新人奖颁奖典礼上,在场的亚洲影人共同庆贺“SIFFAISA”的破土而出。连续四年参加亚新奖的中国电影人徐峥说道:“这个平台让我不断有新的感悟、新的收获、新的惊喜和新的话题。”他称赞“SIFFASIA”的出现标志了亚洲电影事业的日趋成熟、亚洲电影人群像在世界舞台上的不断崛起。 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全新推出的“SIFFASIA”架构,包括梳理亚洲电影经典和通过国别展推出亚洲新片的亚洲电影展映、鼓励亚洲电影新人创作与发展的亚洲新人奖、鼓励亚洲电影产业互动亚洲创投合拍项目、促进亚洲影人交流互动的亚洲电影沙龙以及帮助更多优秀的国产影片走出国门的电影直通车亚洲站。其中,亚洲电影沙龙是今年全新设立的项目,邀请亚洲电影业界权威人士及亚洲电影新人展开对话,培养亚洲电影新生力量,激发亚洲电影发展活力。 “一带一路”朋友圈扩大 nbsp;6月15日,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首日,“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举行新闻发布会,来自23个国家的26位电影节代表,共同宣布启动新一轮合作。这也标志着去年成立的这个电影节联盟,通过共商、共建、共享,将电影文化的交流互鉴之路走深走实。今年,联盟“朋友圈”进一步扩容,迎来七位新成员,分别是伊朗曙光旬电影节、黎巴嫩贝鲁特国际电影节、意大利罗马电影节、乌克兰基辅国际电影节、以色列耶路撒冷电影节、孟加拉达卡国际电影节和巴西里约国际电影节。目前“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成员共有33个国家的38家电影节机构。 nbsp;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推动下,通过电影开展文明的交流互鉴,正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和参与国家、地区越来越多电影人的共识,色彩多元的各国电影文化在彼此的电影节之间畅快流动。“去哪拍?怎么拍?——全球电影政策推介会”也成为今年“一带一路”电影周的亮点,来自新西兰、印度尼西亚、拉脱维亚、黎巴嫩、罗马尼亚、以色列六国的电影机构介绍本国的合拍片政策、拍摄基地和拍摄优惠政策。 国际合拍片市场“扩容” 6月22日,中泰合作美食喜剧电影《启动人生》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宣布杀青,并首度向全球公布45秒片花。作为东方明珠影视文娱宣布业务整合后,上海尚世影业、五岸传播首部亮相的国际合拍电影作品,该片也是东盟媒体交流年重点项目之一,预计年底全国上映。集结两国优秀演员出演的《启动人生》在中泰两国取景,展示优美自然风光的同时,各种垂涎欲滴的美食将中泰两国文化自然融入剧情。去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新增“合拍片市场”,推动国际合拍片市场的发展。今年,“合拍片市场”活动进一步扩大,同时增加聚焦伊朗和泰国的活动,通过合拍片项目培训会、合拍片项目路演、制片人圆桌洽谈会、制片人对话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推动合拍片市场。 关键词:产业 长三角影视一体化 6月16日,长三角影视拍摄基地合作的启动仪式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亮相,这成为上海影视积极响应长三角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长三角地区拥有丰富的影视拍摄基地资源,而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机构给剧组提供的免费咨询协调服务,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标准化体系,可以在长三角共享“上海服务”的精髓,形成长三角影视拍摄服务紧密合作和一体化联动的新格局,实质性推动长三角地区影视产业的共同繁荣发展。 nbsp;参与合作倡议的影视基地包括上海车墩影视基地、上海胜强影视基地、江苏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浙江象山影视城、浙江东阳横店影视基地、安徽滁州长城梦世界影视城等长三角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影视基地。浙江象山影视基地的陈建瑜直言:“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不断叠加产业集聚效应,打造国内场景最丰富、配套最齐全、基础最深厚、科技含量最高、影视制作成本最低、发展后劲最强的黄金三角影视文化产业带,必将形成中国影视文化象征的标示带,再创中国影视的新辉煌。” 上海科技影都 年底,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并明确了“1+3+X”的影视产业发展格局,其中的“1”就是上海科技影都建设。 如今,上海科技影都的美好蓝图正逐步从规划成为现实。6月19日,《上海科技影都总体概念规划》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发布。根据规划,上海科技影都将重点布局四大区块:华阳湖区块,布局高品质影视文娱综合体、文化演艺场馆、商业酒店服务集群等,力争建设成为科技影都的文化地标、影视文化艺术的活动中心;高铁枢纽区块,依托南站枢纽商务区,布局影视版权交易、金融服务等功能;永丰区块,打造影视创制企业集聚地、影视双创孵化基地和实训基地;车墩区块,依托上影集团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发挥上海影视乐园4A景区的品牌优势,打造集拍摄、制作、体验于一体的影视特色小镇。此外,上海科技影都还将完善交通体系建设,打造“四横七纵”的道路系统结构,搭建包括高铁站、城际铁路站、地铁线路、有轨电车线路在内的一体化便捷交通。 推动“工业化” 一部《流浪地球》的成功,让中国电影人开始真正聚焦“电影工业化”的进程。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电影工业化的成熟和完善是中国电影行业突破的关键。6月17日,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论坛迎来主题为“电影行业如何构建有效的工业化标准行业体系”的论坛,不仅可容纳数百人的会场内全部满座,就连会场外即时直播的电子屏幕前也吸引了许多人驻足聆听。《流浪地球》导演郭帆表示,《流浪地球》只是向着工业化电影的目标迈了一小步,在制作的过程中更加体验到了建立中国电影的工业化标准体系对行业来说非常重要,且任重道远。而《流浪地球》之后,另一部国产科幻电影《上海堡垒》也亮相上海国际电影节。导演滕华涛表示:“中国的科幻电影工业才刚刚起步,作为中国第一部科幻战争电影,请给我们更多信心,我们也会用作品,回馈观众的新人。”有趣的是,《流浪地球》把上海变成了“冰封世界”,《上海堡垒》又将呈现一个怎样的上海? 关键词:青年 本土青年电影人才 推动电影工业化进程中的核心因素,依然是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6月19日,上海国际电影节“温影之夜”上,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执行院长蒋为民说:“从电影创作和制作的基地建设、电影创制人才的着力培养,到上海‘文创50条’的政策制定,上海希望重建这座城市对电影的贡献。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一直在探索如何将先进的国际影视工业标准带入中国,将应用型影视人才的培养模式带入中国。学院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我们向影视、游戏和娱乐行业提供了名左右的专业人才。第二个五年,我们计划培养1名影视、游戏、娱乐行业的创制及管理人才。” 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继续打造全产业链格局,特别增设人才培养类展区,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受邀,首次参与电影市场,并把学院特色的特效化妆课程直接搬到了现场教学。而学院特别推出的7场公益讲座“温影大师班”,更是掀起了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新的抢票风潮。这些大师包括:著名美剧制片人巴巴拉·斯托尔、国际级斯坦尼康大师林辉泰、宝莱坞顶级声音设计师雷斯尔·普克蒂分、著名导演昆汀的制片人迈克尔·山姆伯格等。 nbsp;90后 上海国际电影节是影迷们一年一度的观影嘉年华。6月8日上午8点,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启线上售票。数据显示,开票后一分钟,线上售出张影票;半小时内售出票数突破20万张。有意思的是,女性观众成购票主力,男女购票比例约为3:7;在各年龄段用户中,超过半数的电影票被“90后”购买,35岁以下的观众购票占比达到74%。也这足以说明:青年观众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观影主力军。数量庞大的年轻观众创造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一票难求”的市场状态,也让不少国际影展艺术总监和电影机构的策展人所震撼。欧洲“老牌”电影节如戛纳电影节的艺术类影展和电影资料馆里的观众,往往以中老年人为主。拥有更多年轻观众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拥有更多活力,而这也是一个国家的电影节和一个国家的电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6月,本届电影节金爵奖评委见面会上,评委会主席锡兰说:“电影节对一座城市来说非常重要。生活在同一城市中的人,只能看某几种电影太单调了,电影节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把更多文化和艺术带进来。不夸张地说,我觉得电影可以改变观众和参与者,甚至改变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另一位评委、曾执导《三傻大闹宝莱坞》的印度著名导演拉吉库马尔·希拉尼表示:“中国的电影产业生机勃勃,有一些印度电影在中国甚至比在印度还要更加受欢迎,希望中国的青年观众能继续这样热爱电影。” 70后 更具年轻活力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始终保持一颗致敬经典、致敬传统艺术之心。6月22日,作为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京剧电影工程影片系列展映特别活动,京剧电影《霸王别姬》映前导赏在新衡山电影院举行。《霸王别姬》的主演、今年79岁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风趣地称自己是一个“70后”。他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十部京剧电影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展映,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我现在的心情就两个字:感恩。感恩时代,感恩党和政府,感恩广大群众对戏曲艺术、对京剧艺术的支持、厚爱和激励。目前我仍然是一个‘70后’,我很幸运还能参加电影的拍摄。”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1467.html |